Kung***Fury******一出利用***CG***向***80***年代致敬的小成本集资电影
图片来源:Kickstarter
复古动作片正夯,无论是大制作大成本的浴血任务,或是恶搞到极点的杀千刀:重出江湖(MacheteKills),都是充满80年代动作片的元素;而在集资网站Kickstarter就出现一个集资项目,标榜向80年代致敬的动作喜剧KungFury,几乎是集那个大美好时代的动作片精华于一片的电影:机器人、恐龙、纳粹、海盗、北欧神明、怪物、功夫等。
Kickstarter
官方放出的预告短片看起来还真的是有模有样,横跨各个时空还有壮观的纳粹大军,但却仅靠5,000美金的资金与CanonEOS5D与SonyFS700就已经拍出这样的水准,关键就在于它大量采用绿幕去背结合CG效果,只要在摄影棚拍完主要角色的动作,其他就交给后制特效。别说不可能,先前NVIDIA已经SIGGRAPPHASIS展示过几可乱真的特效。
这出短片的集资目标是20万美金,只要赞助20美金就可获得FullHD的独家数位下载版本,30美金就可获得全区蓝光实体版,预计明年10月到11月之间影片可以完成;集资成功后也会放在线上供人欣赏。他们也欢迎有热情的3D艺术家、特效人员等与他们联系并提供协助。
《功之怒》(kungfury)包含了哪些向80年代电影的致敬
《功之怒》(Kung Fury)中致敬了众多80年代电影元素,展现出对这一时期电影艺术的深厚致敬。
电影中的主角,一位不择手段的警察,其角色设计、台词和行动方式都充满了老派警察片的风格。他的强硬态度、独行侠的身份、以及与上司的冲突,都与80年代经典电影中的警察角色形成强烈的共鸣。这种角色设计巧妙地融合了老式硬派风格与现代幽默感,为观众带来了一种跨越时代的观影体验。
电影中的邦德句也是一大亮点。在电影中,主角在消灭敌人后,说出的那些既酷又冷的双关语,不仅巧妙地引用了邦德系列电影的经典元素,同时也展现了对这一时期电影语言的独特理解和创新。这些台词设计巧妙地结合了双关、幽默和文化符号,为电影增添了一抹复古风情。
《功之怒》还致敬了赫索霍夫,这位80年代科幻警察片的代表人物。电影中赫索霍夫的头像出现在车载AI中,而名字HOFF9000则巧妙地将角色与80年代的经典形象联系在一起。此外,赫索霍夫本人的出现,不仅唱了主题曲,还出演了一个MTVVHS录像带和大录音机,这些都是对80年代电影技术与文化的一种致敬。
电影的视觉风格同样充满了对80年代的致敬。整个影片采用了录像带风格,故意加入了干扰效果,营造出一种复古的视觉氛围。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画面处理上,同时也体现在对80年代科技元素的引用,如拙劣的电脑动画和一望无际的荧光网格,都向经典电影《TRON》致敬。
电影中的武器设计也充满了对80年代动作片的致敬。比如无底弹夹的设计,除了可怜的三角龙之外,其他人都不用换弹夹,这在当年的硬汉动作片中是常态。此外,维京姑娘的小乌兹从头扫到尾就没停过,这在80年代的动作片中也是非常常见的情景。
电影还使用了反复句和墨镜等元素,这些都是80年代电影中常用的技巧,为角色增添了一种酷炫和神秘的气质。主人公戴上墨镜时,预示着他即将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,这种视觉符号在80年代动作片中极为常见。
在音乐方面,《功之怒》中融入了各种电子乐,营造出80年代特有的音乐氛围。电影中还出现了强行广告,其设计明显讽刺了软广,同时,电影中使用的电话号码都是555开头,这是美国电话的保留号,这也是一种对80年代电影风格的致敬。
电影中的角色设计和对话也充满了对80年代文化的致敬。比如电影中出现的Thor说的“Hammer Time!”一词,实际来源于MC Hammer的单曲“U Can't Touch This”。这种引用不仅展示了电影对流行文化的深刻理解,同时也增强了电影的幽默感和时代感。
时间旅行与希特勒的场景是电影中对80年代科幻元素的又一致敬。在这一场景中,角色们试图阻止历史的悲剧发生,这一设定不仅符合80年代科幻电影中的经典情节,同时也为电影增添了一种冒险和反战的氛围。
最后,《功之怒》在角色设计上也致敬了80年代卡通。电影中出现的横版过关格斗游戏风格、流星击终结技以及无敌拳头等元素,都与80年代流行的卡通和游戏有着紧密的联系,为电影带来了浓厚的怀旧气息。
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