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indows怎么开启vnc服务
VNC包括服务器端和客户端,最终需要实现从Windows上使用vnc客户端能够远程连接到Linux,那么就需要在Windows上安装vnc客户端VNC viewer,在Linux上安装vnc服务器端 VNC server。
1、windows上安装vnc viewer(过程不赘述)
2、Linux上安装 vncserver
可通过以下命令查看系统是否安装了vnc
若没有安装,可通过从官网下载rpm包进行安装
3、安装好VNC后,进行VNC server的配置
vim/etc/sysconfig/vncservers添加最后两行信息。
说明:可以在这里添加多个用户,使用户能够使用VNC客户端连接VNC服务器,如 VNCSERVERS=ŕ:root 2:oracle"
VNCserver的默认端口是5801,5901和6001,这里的“1:root 2:oracle”表示为系统用户root开启5801,5901和6001端口
1为桌面号或者终端号为系统用户oracle开启5802,5902和6002端口,2为桌面号,以此类推。“1366*768”为屏幕分辨率。
为了安全起见,不建议设置为root用户登录。
4、启动VNC server
修改登录密码
#vncpasswd
启动vncserver
使用系统启动脚本启动vncserver
#/etc/rc.d/vncserver start
也可以使用vncserver程序
# vncserver:桌面号-geometry分辨率-depth彩色数
5、VNC连接
通过windows上开启SSH隧道连接VNC
在Windows上安装一个shh Telnet工具,例如SecureCRT
首先在SecureCRT上建立一个连接到Linux的普通shh连接,在该会话中,添加如下选项
保持CRT中ssh正常连接状态,打开VNCvieviewer,添加如下信息进行连接,注意:ip使用的是本地ip
vnc***server设置***简单介绍vnc***server设置
VNC Server是Linux发行版中常附带的VNC服务器软件,它允许共享Linux服务器资源给分布式用户。在使用VNC Server时,进行设置的方法是怎样的呢?
首先推荐一款非常实用的VNC Server工具:IIS7服务器管理工具。
作为IIS7服务器管理工具,它支持Linux VNC和Windows VNC,能够实现一键导出或导入,一键批量打开和关闭VNC,服务器到期提醒,支持多台VNC自定义备注和自定义分组。此外,它还支持Windows和Linux批量管理等功能,使用非常方便。
IIS7服务器管理工具可以实现批量管理、同步操作、到期提醒、数据安全和定期执行等功能。适用于机房管理、站长、运维工作、程序员等需要大量服务器或电脑的用户。它支持Windows和Linux系统,可以自定义远程桌面窗口分辨率,定时监测服务器是否正常,服务器到期提醒。同时,IIS7服务器管理工具还支持FTP客户端,支持FTP客户端的上传和下载。
如图:(官网地址:IIS7服务器管理工具)
那么,如何对VNC Server进行设置呢?以下是具体的设置流程:
1.启动VNCSERVER。第一次启动VNCSERVER会提示输入密码,这里分为管理员账户和普通账户,启动方式略有不同。
管理员:
[root@localhost/]# vncserver
You will require a password to access your desktops.
Password: 123456#输入vnc连接密码
Verify: 123456#确认vnc密码
...
普通用户:
[root@localhost/]# su ceboy#ceboy是用户名
[ceboy@localhost/]$ vncserver
You will require a password to access your desktops.
Password: 123456#输入vnc连接密码
Verify: 123456#确认vnc密码
...
需要注意的是,每个用户都可以启动自己的VNCSERVER远程桌面,同时每个用户可以启动多个VNCSERVER远程桌面。它们通过IP加端口号(ip:1、ip:2、ip:3)进行标识和区分。使用同一端口会使另外登录的用户自动退出。另外,VNCSERVER的大部分配置文件及日志文件都位于用户home目录下的.vnc目录下。
用户可以自定义启动号码,例如:
[ceboy@localhost/]$ vncserver:2#注意:2前面一定要有空格。
A VNC server is already running as:2
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


